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2021-04-06 | 作者:赵津海 | Charles


不知什么时候,我爱上了博物旅行。也许是因为从小看着《动物世界》长大,我生平第一次出国旅行选择的就是东非肯尼亚,在亲眼见证了东非动物大迁徙的壮观场景之后,人类的城市变得再没有吸引力。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虽说“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都不及自己第一次亲眼所见”,但旅行毕竟不是你想走就能走的。不过幸好还有很多博物旅行的书籍可以看。跟着那些世界上真正的探险家和博物学家,神游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探究无数神奇生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心里就像海绵吸饱了水。当然,如果有一天能够真正踏足那些梦想中的目的地,绝对有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兴奋感。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赵津海Charles,兽医专业硕士,野生救援志愿者,野去博物专家。作为阿腾博士背后的男人,赵老师亲眼见证过一系列自然荒野,包括东非肯尼亚、澳大利亚圣诞岛、加拉帕戈斯、马达加斯加等地,也多次带队野去的“足不出沪”观鸟/夜探和自然博物馆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充满了崇敬与好奇。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如果你也是一位自然博物爱好者,不妨跟着赵老师推荐的书籍,一起来了解那些著名博物学者的野外故事,或者跟着野去的自然博物行程,来一场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吧!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一、《与兽同在》——

一位博物学家的野外考察手记

作者:乔治·夏勒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这是一本1992年就已经出版的文集,后来经过多次再版,说明还是有不少朋友对这位著名野外生物学家的经历感兴趣。书中收集了乔治·夏勒从1952年至今野外工作的19个故事,当然,全都是关于野生动物的。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这本书并没有聚焦在某一个物种或者保护区上,而是浓缩了乔治·夏勒在全球各地的研究经历。比如他在阿拉斯加荒原追随北美驯鹿大迁徙;在潘塔纳尔和美洲豹过了惊险的一夜;在维龙加火山推进山地大猩猩项目;在塞伦盖蒂关注狮群的行为;在印度跟踪孟加拉虎;在中国西部的山林和高原保护性研究大熊猫、羚牛和藏羚羊等等。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乔治·夏勒是幸运的,专业研究人员能够在野外呆更长的时间,也能够更加接近这些动物。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从1952年开始,他就漫游在世界各地的野外,自得其乐地观察各种野生动物,这是他的生活,也是理想。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我曾经去到过中国的唐家河和卧龙自然保护区,虽然没有看到野生大熊猫,但能够和与乔治·夏勒共事过的资深护林员(马文虎老师)一起游览保护区,也是非常有收获的一段经历。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曾经有人问乔治·夏勒:既然这个世界的自然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伤害,到处伤痕累累,你也满腹悲观,那你为什么不干脆放弃?他的回答是:自然保护是我的生命,我必须保持希望!


二、《鸟喙》——

加拉帕戈斯群岛考察记

作者:乔纳生·威诺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每一个生物爱好者都向往加拉帕戈斯,每一个去过加拉帕戈斯的游客都更希望了解演化的故事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自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之后,人们虽然接受了生命演化的概念,但是对演化的过程却依旧模糊,这种动辄百万年计的变化,在人类几十年的寿命面前,依然无异于神迹。而这本《鸟喙》就是为了打破这样的神迹。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以达尔文的名字命名的达尔文雀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的各个岛屿上,作为游客你不会错过这种常见、却又著名的小鸟。但如果不读这本《鸟喙》,你根本不会知道它们到底经历了怎样残酷的自然选择,才分化出现在这十几个品种。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作者记录了普林斯顿大学生态与演化生物系的格兰特教授夫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研究达尔文雀的过程,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即使在某个面积狭小的岛上,一种雀鸟就可能分化成几种。自然选择在不同的年份里肆意摆弄着雀鸟的体型与生存。关键的是,观察到这种变化并不要求你也活个上万年。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我去过两次加拉帕戈斯,对我这样一个生物爱好者来说实属三生有幸。当然如果不读一些这样的专业著作,你的注意力很有可能被巨龟、海鬣蜥、蓝脚鲣鸟所吸引,而忽视了这种改变生物学进程的小鸟!


三、《马来群岛自然科学考察记》

作者: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聊起物竞天择的自然演化理论,大家无疑会想起达尔文,却很容易忽视这位几乎做出相同贡献的科学巨匠华莱士。这本《马来群岛自然科学考察记》正是一本在生物演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著作。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华莱士在1854-1862年的8年时间里对马来群岛的动植物进行了深入探究。与此同时,他将自己的研究论文寄给了达尔文,其中“适者生存”的结论也促使达尔文尽快发表自己划时代的著作《物种起源》,客观上促进了演化理论的完成。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当然,华莱士的贡献不仅于此,他通过对马来群岛的数次考察,发现了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区分动物种系的地理分界线——“华莱士线”。所以华莱士本人也被称为“生物地理学之父”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我在2019年来到马来西亚沙巴旅行,见到了许多这里的独特生物,包括红毛猩猩、长鼻猴、侏儒象、犀鸟、天堂金花蛇等等。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联想到《马来群岛自然科学考察记》中华莱士对红毛猩猩的描述,这种感觉犹如穿越时空。那时,婆罗洲的雨林还未遭破坏,华莱士很容易就能见到或捕捉它们。而现在,红毛猩猩已经变成了濒危物种,游客甚至很难在野外见到它们。我们无法苛责100多年前的科学家,因为他们也不曾想到,曾经随处可见的动物有一天会变得濒危甚至灭绝!


四、《大灭绝时代》——

一部反常的自然史

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2019年长江白鲟灭绝;2018年“苏丹”去世,北方白犀牛功能性灭绝;2012年“孤独的乔治”去世,加拉帕戈斯平塔岛巨龟灭绝;2000年,华南虎野外灭绝……。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频繁地听到某种动物灭绝的消息,这些动物还都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而那些不起眼的两栖爬行类和无脊椎动物,甚至可能还未被发现就已灭绝。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据科学家报告,目前全球物种灭绝的平均速度已是自然背景下灭绝速率的上百倍,而我们人类正是这次大灭绝的罪魁祸首。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这本《大灭绝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作者回顾了自然历史上的五次大灭绝,分析了自人类走出非洲以来灭绝的几种典型动物,乳齿象、大海雀、渡渡鸟、巴拿马金蛙,甚至是我们的近亲尼安德特人,他们的灭绝绝非偶然,正是我们智人遍布全球引发的后果,这就是第六次大灭绝——人类灭绝世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活动引发的一系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等问题,更加速了物种的灭亡。也许人类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族人的生存方式已经大大改变了地球的生态地貌,而这种改变甚至已经威胁到我们自己的生存。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上海自然博物馆曾经办过一个临时展览,主题就是“灭绝”,里面展出的大部分生物都是因为人类活动而灭绝的。看到最后,题板上给出一个问题,灭绝:是终结,还是开始?有一个比喻我觉得特别恰当:在演化树上,人类正忙着锯断自己栖息的那根树枝。


五、《大卫·爱登堡自传》

(Life on Air)

作者:大卫·爱登堡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可能很多朋友跟我的感受相同,大卫·爱登堡爵士我最崇拜的人之一!因为他的自然纪录片启蒙了一代又一代孩子,无数自然科学家、自然摄影师、自然爱好者都是看着他的纪录片长大,那些博学的知识、隽永的声音、精美的画面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里,是他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这本《大卫·爱登堡自传》记录了爱登堡从1952年加入BBC电视部门,直到2014年3D技术在自然记录片领域广泛应用,在他60多年职业生涯中所经历的一系列野外拍摄趣闻。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从早期的《动物园探奇》,到成名之作《生命的进化》,再到回顾性的《野外探索60年》,每一部自然纪录片的推出都伴随着爱登堡环球探索的脚步,虽然有时气喘吁吁,却始终充满激情!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书中有一句话最能道出每一位自然爱好者的心声,爱爵爷说道:“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一生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并尝试去理解她,更为深刻的快乐。”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我曾经去过几处世界上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比如东非大草原、加拉帕戈斯群岛、马达加斯加、科莫多等等,有些地方正是看了爱爵爷的纪录片才决定前往的。

博物旅行,从博物书籍开始


虽然不太可能像老爷子一样一辈子周游世界,观赏记录各种动物,但正是大卫爱登堡和他的纪录片,使我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无论身在何处,自然就在我们身边,野生动物与我们共享一个地球,我们应该善待地球,善待野生动物!


欢迎关注野去自然旅行资讯公众号(yetravel2014),了解更多自然故事。